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星之子西門的起義

羅馬軍隊焚燒聖殿與耶路撒冷的繪畫。
猶太人曾經三次挑戰過古代的世界強國–羅馬。第一次就是大起義The Great Revolt/First Jewish Revolt,結果就是耶路撒冷和聖殿被搗毀。第二次就在圖拉真Trajan末年的基度士戰爭Kitos War(意即流放者之戰)。公元115年,圖拉真佔領帕提亞Parthia(即安息)在美索波大米亞Mesopotamia的土地,準備建立新行省的時候,一個叫路古亞斯Lukuas的猶太人自稱為王,召集其他在昔蘭尼(古利奈)Cyrenaica旅居的同族們參與其起義,大肆破壞異教(指基督教/猶太教以外的宗教)的廟堂,大量屠殺信奉的希臘人與羅馬人;在塞浦路斯(居比路)Cyprus的猶太人應該也同時響應。其中一些生環者逃難到埃及的亞力山大城裡,在該處屠殺居住的猶太人作為報復。路古亞斯就在116年來到,另外一場殺,燒,搶等指定復仇動作自然少不了。

收到報告後圖拉真立刻派軍鎮壓之,結果就是猶太人的死亡數字大幅上升。但這還不是一個盡頭,因為圖拉真在鎮壓一次發生在美索波大米亞的反羅馬動亂(跟猶太人有關?)後,為防在這些地方生活的猶太人會再次生亂,便下令屠殺在敘利亞,塞浦路斯和美索波大米亞地方的猶太人,然後對逃回猶太地方的起義者如路古亞斯等人趕盡殺絕。這場亂事最終在118年前後,哈德良Hadrian皇帝在位初期被平定。
存世的哈德良皇帝石像。
哈德良熱愛希臘文化,但也尊重猶太人固有的文化。為了討好猶太人,哈德良在位早期的一段時間曾經答應他們重建聖殿的要求,後來卻急轉直下,開始厭惡猶太人,重建聖殿的事就自然不用再想了。在一些猶太教的拉比Rabbi(長老,智者或教師)文獻中可知,大受打擊的猶太人企圖發動另外一場暴動發洩不滿,經一些拉比的勸說下方才作罷。然而和平只是表面的,自此猶太人暗地裡鍛製武器,深掘山洞和地道,為以後跟羅馬人的戰鬥作準備。

其實說到底,後來發生的戰亂都是從聖殿的重建問題而來。公元130年,喜歡到處遊歷的哈德良皇帝來到耶路撒冷。看到這一片荒蕪的廢墟,哈德良的腦海中就閃過了一個念頭,就是將之重建成羅馬式的新城市,取名為埃利亞.卡比托尼拿Aelia Capitolina,又在聖殿的遺址上築起一座朱彼得Jupiter神廟。然後哈德良就離開猶太省,經阿拉比亞Arabia到埃及去。這些舉動在猶太人的眼中根本就是極大侮辱,跟火上澆油沒分別,只不過哈德良沒有就此停止,他在132年(?)禁止猶太人守安息日和行割禮的習俗,進一步踐踏猶太人的文化。
也應該在132年的春天,埃利亞.卡比托尼拿城的建築工程展開,推倒所羅門王的陵墓,剛巧哈德良皇帝離開敘利亞而去。這一次猶太人們就不像以往一樣繼續忍耐下去,對羅馬的仇恨如缺堤般立刻爆發出來。不過,這一場起義的準備,過程和確實時間,礙於沒有確實的歷史記錄而顯得空白一片,唯一知道的就是一個名為西門S(h)imon的人領導著這場對抗羅馬統治的戰爭。那時候治理猶太行省的總督是堤尼烏斯.胡夫斯Tinnius Rufus,拉比文獻中記錄了他濫權和玩女人的事。現在整個行省都團結起來一起反抗,胡夫斯也束手無策,甚至帶著援兵趕來的敘利亞總督普比利烏斯.馬所奴斯Publius Marcellus也敵不過西門的起義軍,只好再向羅馬請求增援。

除了知道西門是一個猶太人外,其年齡,身世和言行等資料卻是一無所知,只有零星的事蹟流傳下來,例如他選拔士兵的方法,就是用刀切下一隻手指,來測試入伍者的耐力和膽量,據云有二十萬人通過。拉比們覺得這種自殘的方式既殘忍又沒意義,就建議西門以測試力氣的方法選拔士兵:騎在馬上用手拔掉整株香柏樹,又有二十萬人成功通過。

舊約聖經中有書卷<民數記>,當中第24章17節就是‘…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這一句其實是猶太教和基督教所相信的彌賽亞Messiah(受膏者,君王之意)的降臨預言。在猶太人開始他們反羅馬戰爭的初期(?),有一位名叫亞基華的拉比Rabbi Akiva認定這個預言實現了,上帝派來拯救希伯萊民族的救星已經來臨:那就是西門!於是西門的名字就改為巴可巴之子西門Simon Bar Kokhba,意譯出來就是星之子西門,而西門本人也以納西Nasi的身份統治這片從羅馬帝國獨立出來的應許之地。所謂納西其實是指王子,首領等意思,跟彌賽亞一詞甚有關聯。
以亞基華拉比的容貌為封面的書籍。
但不是每一個猶太人都相信西門的彌賽亞身份。當中就有一些拉比對亞基華說過‘怕且當你的臉長滿了草,彌賽亞還沒有來呢’,又如信奉基督教的猶太人認為拿撒勒人耶穌才是救主彌賽亞,早就來過人間完成救恩了。一些基督教父的文獻記錄了西門以重刑迫害基督徒們不再相信耶穌基督,改為相信他的事。

西門也知道羅馬人會反攻回來, 除了加緊練兵外,也向耶和華上帝禱告‘不用幫助也不要難阻他們’,只讓他領導就行了。果然哈德良為了對付猶太人的獨立運動,就派遣了不列顛尼亞Britannia總督朱利烏斯.塞維魯斯Julius Severus為猶太省總督,領兵鎮壓之,並輔以日爾曼尼亞Germania總督等人。雖然羅馬軍團精於正面戰鬥,卻似乎對付不了西門的遊擊戰術,於是塞維魯斯把羅馬士兵們編成較小的戰鬥單位,以堅壁清野的戰術,由北到南掃蕩猶太人。躲在山洞和地道的猶太人們漸漸為饑渴所困,死傷甚多,慢慢地讓羅馬人收復失地。
其中一處讓猶太人在作戰時藏身的洞穴。
1960年發現的西門信件。
本來威風八面的星之子西門因戰事失利而失人心,從此就得了一個新的稱號,謊言之子西門Simon Bar Koziba。最後西門與一干人等逃到離開耶路撒冷不遠的要塞比他Bethra,跟羅馬軍團作殊死抵抗。傳言那裡有一個叫以利亞撒的拉比Rabbi Elazar,每天都向上帝禱告,使羅馬軍團久攻不下,後來西門卻以為以利亞撒是羅馬人的間諜,一腳把他踢死,因而士氣低落。終於在135年11至12月,比他城被攻破,起義者們全數戰死,當中最為特別的是在城牆上被發現的西門的屍首:被一條大蛇纏著。哈德良皇帝看過其首級後,說‘如果不是他的上帝除掉他,那麽誰可以呢?’言下之意是說西門的死是為上帝的意思。一些晚出的資料說西門的兒子與孫兒轉住加利利地方繼續戰鬥,後來就失敗了。

在這一次猶太人起義中的鑄幣,不論是銀幣還是銅幣,其實都是在猶太地流通的羅馬幣和敘利亞等地方的省幣。起義者們先行搜集錢幣,稍作加熱(或一些簡單工序)去掉原來的圖案後,才把自行設計的圖案以捶打的方法刻上,是故在一些西門的錢幣上還可以發現原來的幣文和圖案。

談到西門的錢幣就一定要介紹以下這款名為薛拿的大銀幣AR Sela,因其正面刻著的正是頂部有星的聖殿正觀(約櫃在內?),和希伯萊文'西門'。眾所周知,聖殿早於公元70年被毀,西門將之刻在錢幣上面,無非就是掀起猶太人因失去聖殿而對羅馬的仇恨之餘,也宣傳自己就是星之子,鼓動人們以宗教的熱情來支持他。雖然西門的起義最後還是失敗了,但聖殿的大概模樣居然就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留存後世。背面有棗椰樹枝和香櫞(住棚節的四樣植物?),刻字乃希伯萊文'給耶路撒冷的自由'。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種由西門鑄造的銅幣沒有日期,通常都被認為是在起義的第三年,公元135年間鑄造,重8.7克。正為一株象徵著七叉燈檯menorah的棕櫚樹(因為樹的枝子為七),和西門的古希伯萊文名字Shimon,背為葡萄葉和希伯萊文'給耶路撒冷的自由'。其實現代的學者們都不清楚在西門起義期間所造的銅幣的名稱,但從出土發現來看,西門起義的三年間先後鑄造過幾款大小圖案不同的銅幣。現在圖示的銅幣屬於中等尺寸,故名middle bronze。
由西門鑄造的錢幣並沒有在耶路撒冷出土過,在其他鄉郊地方倒發現不少,據此推測,西門在起義期間則可能沒有佔領耶路撒冷。此外,猶太人於古代的最後一次造幣,也就是西門在反抗羅馬統治期間的鑄幣。經過這一次起義後,猶太人自行發行的錢幣要到1948年以色列(重新)立國後才出現。

羅馬歷史學家卡西烏斯.戴奧Cassius Dio記下了猶太人在起義期間的死亡人數近六十萬,差不多一千條村莊被拆毀。但羅馬人的代價也不少,估計最高多達六個軍團的兵力被投放在這些戰爭之中,其中第二十二‘戴奧他維亞拿’Legio XXII Deiotariana軍團也可能在西門的起義中遭消滅。據云其中一封由哈德良給元老院的信,就省略了‘我和士兵們也很平安’的套語,不難推論羅馬軍團中也有不少死傷者。
哈德良的第納爾denarius銀幣,正面有其肖像和HADRIANVS AVG COS III PP,哈德良.奧古斯督第三次出任執政官,是國家之父,背面有勝利女神Victory或復仇女神Nemesis之像,VICTORIA AVG可譯作'奧古斯督的勝利'。從錢幣正面的刻字來看,可知此幣的在公元134至138年間鑄造。雖然幣上的圖案並沒有明言是紀念平定西門之亂,但從時間上–135年前後,和歷史事件上–當時的羅馬帝國並沒有跟其他國家或民族交戰,而這一場戰事正正是哈德良末年的重要大事–來推斷,這銀幣還是有可能跟西門之亂有關。請問諸君相信否?

等待著戰敗的猶太人就是悲慘的命運。大量猶太人降為奴隸,被賣到羅馬帝國的不同角落,只要一匹馬的價錢就買到一個猶太戰俘,是為歷史上猶太人所遭遇到的其中一次大流散diaspora。除了繼續嚴厲地禁止猶太人守安息日和行割禮外,也禁止他們製作猶太日曆和教導妥拉法典Torah(舊約聖經中首五卷書,皆為上帝默示先知摩西寫成的,又叫摩西五經)。作為報復的舉動還有用妥拉書卷捆著拉比和學生們,將之推進火中活活燒死。雖得以活到戰後,拉比亞基華卻因為無視禁止教導妥拉的命令,被捕後受虐而死。

沒有了猶太人的阻止,哈德良終於可以在耶路撒冷的廢墟上建立其獻給異教朱彼得神Jupiter的羅馬式城市,埃利亞.卡比圖尼亞,並禁止所有猶太人進出,也不讓他們從遠處眺望故城;又在原來聖殿的遺址上建立一座朱彼得神廟。不只如此,為了侮辱猶太人,抹殺他們對故地的情懷記憶,哈德良又把原來的猶太行省Judaea改稱為敘利亞–巴勒斯坦Syria-Palaestina/Palestine。巴勒斯坦其實是指非利士Philistia民族,在舊約聖經的時代常常跟猶太人打仗。在羅馬人眼中,兩者為好戰的民族,因而得名。
公元六世紀的耶路撒冷的馬賽克地圖,中間清楚顯示南北柱廊大街cardus,符合羅馬城市或殖民地的規劃。
一部份殘存在耶路撒冷舊城區的柱廊。
埃利亞.卡比圖尼亞果然成為一處殖民地,用以安置退伍的士兵,自行鑄造錢幣。這枚銅幣在安東尼奴斯.派爾烏斯Antoninus Pius年間(138至161年在位)的就是其中之一,幣背面就清楚刻著鑄造的殖民地名稱CO.AE.CA.,殖民地埃利亞.卡比圖尼亞,和代表城市與運氣的希臘女神泰慈Tyche。正面圍繞著肖像的刻字看來是IMP ANTONINVS AVG P PP,統帥安東尼斯.奧古斯督.派爾斯,(或譯為敬虔的)國家之父。
繼承哈德良的安東尼斯.派爾斯取消了大部份壓迫猶太人的政策。但西門起義一事對猶太人的宗教影響還在,比如他們的宗教中心由猶太地區的耶路撒冷移到帕提亞Parthia和薩桑波斯Sassanid統治下的巴比倫地區;又比如基督教徒們拒絕參與西門的起義,使猶太教和基督教之間的鴻溝擴大。也因為西門的失敗,拉比們也反思彌賽亞的預言。站在猶太人的觀點來看,這是一場英勇光榮的反羅馬獨立戰爭,但從基督教的觀點來看,西門只是一個假基督,不管其目的有多偉大,始終也要失敗,自誤誤人。

一直到了康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I the Great在位才允許猶太人在猶太曆埃波月的第九日9 Av,進城到聖殿西牆的遺址哀哭禱告去。猶太人們也視這一天為傷痛之日,因為第一和第二聖殿也在這一天被進攻的異族毀掉,又傳說西門的最後據點比他也在這一天淪陷。算起上來,埃波月應該在現行通用的西曆的7至8月份,剛剛介紹過的西門信件的日期卻是公元135年末,看來兩個日期間的差異應以後者(信的日期)為准。

尚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中,耶路撒冷還是沒有猶太人居住在其中。直到公元614年,薩桑波斯進攻巴勒斯坦,猶太人與之結盟,打敗了東羅馬在城內的駐軍,才可以再次在耶路撒冷中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