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貴霜王朝Kushan dynasty發行的四德拉克瑪銅幣AE tetradrachm(又稱大銅幣AE unit),背面即圖右清楚可見密特拉神的形像,和MIOPO等字,即巴克特里亞文'密特拉'。正面即圖左是為貴霜國王迦膩色迦一世Kanishka I持矛的獻祭站像,及殘存的巴克特里亞刻文'國王迦膩色迦'。迦膩色迦王崇信佛教,在位時間約於公元128至150年。
另一邊箱,在印度本土的佛教團體也以'普應眾機'為由,將其他宗教的神祇予以改頭換面後當成自家產物供人崇拜,其中就包括了阿彌陀佛Amitabha/Amitayus。這是大乘佛教的特徵之一:相信這個世間除了釋迦牟尼本人之外,還有n個菩薩與佛,且予以參拜。
在印尼爪哇出土的阿彌陀像,風格看來與印度-希臘的造像無大分別。 |
要瞭解阿彌陀與西方淨土之說,則必先閱讀'淨土三經',即<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與<觀無量壽經>。其實,單從名字已可知道這三部經典的主角就是阿彌陀,皆因'阿彌陀'乃來自兩個梵文名字,一為Amitabha,意為'無限(之)光',另一為Amitayus,即'無限(的)壽命',是故阿彌陀亦即無量壽也。至於阿彌陀佛,則應是來自上述的Amitabha一名,可惜這是錯譯:源於公元五世紀的佛教學者鳩摩羅什Kumarajiva在譯經時只把amita,梵文'無限(的)'音譯為阿彌陀,後面的'bha'則由'光明'變成'佛',兩者意義完全不同。這個錯誤一直沒有人糾正,結果約定俗成,'阿彌陀佛'就成為人們對這一佛教神祇的名號。為方便行文,本文只會沿用'阿彌陀'一名,原因將於下面交待。
<阿彌陀經>算是三部經典中最短的一部,主要介紹阿彌陀一名的由來,西方淨土的超理想生活環境以及往生方法。經中有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云:'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那裡'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無量壽經>則說明在'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三十三佛(另有五十三之說)出世,最後一名叫世自在王佛。其時一個叫國王因其教說而出家,號法藏比丘(和尚之意),且立下四十八宏願(據說尚有二十四,三十六與五十二等數目),且說明'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即是說他一定要完成這些願望才能成佛。可能是創作此佛經的作者過份熱心,以至不顧事實,矛盾百出,例如第一位的無下三塗願,假定其國土(包括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沒有人墮落地獄道與餓鬼道,不過我們仍然可見大量蓄生的出現,例如天上飛鳥、地上的豬狗牛羊...等等,即是還有人死後轉生蓄生道,也就是說法藏比丘未能完成其願而成佛。這亦是本文只用'阿彌陀'一名而非'阿彌陀佛'的原因。除此之外,<無量壽經>亦有描述西方淨土的超理想生活,但細節與<阿彌陀經>甚為相似,故不在此引述。
<觀無量壽經>乃建基於史實。話說釋迦在世時,統治摩揭陀Magadha國的君主頻毘娑羅Bimbisara被兒子阿闍世Ajatasatru篡位且囚禁,頻毘娑羅的妻子韋堤希夫人暗中救濟,因而亦被兒子阿闍世所囚。失望的韋堤希唯有向釋迦的道場的方向念請,而釋迦就帶著自己的弟子來到,教導她如何脫離這個痛苦的世間,往生西方淨土的修行方法。當中的阿闍世政變、囚禁父母是真,餘者皆為創作。
這三部經書的特點,都是假借佛陀釋迦牟尼之口,來宣講他生前想都沒想過的淨土思想。但相比起來,這種只講誠心唸佛的'修行'(?)卻遠比同期佛教中的種種哲學理論來得簡單直接。那麼,又有什麼特點可以顯示阿彌陀乃密特拉等的太陽崇拜呢?答案就是這些經典不厭其煩地頌讚光與太陽。在<無量壽經>就如此寫道: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恒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剎。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
在<觀無量壽經>中的那個釋迦就教導韋提希夫人,若要往生於阿彌陀的西方淨土,必先以觀想的方法來修行,而第一個觀想的對像就是太陽:
' 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
而且更要達到'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了'的地步。
正是以上將阿彌陀與光明扯上強烈關係的種種,才使人相信阿彌陀實乃太陽崇拜,而且此乃非獨家之言,而是各派公認的結論。請讀:
'現代學者認為希臘、波斯的宗教信仰與阿彌陀、阿閦佛有關相信光明的神等這一思想。'
(見呂澂著<印度佛學思想概論(上)>第153頁,天華出版社)
'此等信仰可令人想見其與毘瑟笯派接觸之深,更能使人想見其所受波斯宗的影響,所以其成立之可能在西北印度,也是可以推知的。'
(見佐佐木教悟等著作<印度佛教史概說>第82至83頁,釋達和譯,佛光出版社)
'阿彌陀佛與太陽是有關係的。印度的婆羅門教,有以太陽為崇拜對象的。佛法雖本無此說,然在大乘普應眾機的過程中,太陽崇拜的思想,也就方便的含攝到阿彌陀中...所以,阿彌陀佛不但是西方,而特別重視西方的落日。說得明白些,這實在就是太陽崇拜的淨化,攝取太陽崇拜的思想,於一切--無量佛中;引出無量光的佛名。'
(見釋印順著<淨土與禪>第22頁,正文出版社)
就在阿彌陀與其西方淨土出現的時候,印度大乘佛教亦曾出現阿閦佛與東方琉璃世界的信仰,不過卻遠沒有得到重視。繼阿彌陀之後,另一個被認為與密特拉有關的,就是彌勒Maitreya菩薩。根據維基百科網頁中的相關條目寫道,釋迦曾預言彌勒將於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接替釋迦牟尼成佛,在三次法會中分別度化九十六億、九十四億和九十二億人,一說此為人間淨土;另外一說就是彌勒上昇至兜率天內院為淨土之說。若作個統計的話,大乘佛教出現過四種淨土之說。
新的太陽崇拜亦在大乘佛教中繼續發展,是為密宗的大日如來Mahavairocana Tathagata,梵文'大光照遍'之意,就此原來的阿彌陀地位自然下跌。隨著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滅亡,加上印度人太多神話化的記載,不注重史實,使現代人無法得知太多佛教在當地當地的歷史,徒添研究難度。
想知道更多'大乘非佛說'的理據嗎?請點此連結。
外篇:貴霜錢幣上的佛像
除了一般的印度神祇之外,就連佛陀釋迦牟尼也在貴霜王朝的錢幣上出現過。但兩者比較,帶著佛像的錢幣比其他刻畫印度神祇的錢幣卻更加罕有,難得之餘價格自然更高。由此看來,貴霜王朝的統治者如迦膩色迦縱使崇信佛教,卻也未能在錢幣上為佛教宣傳太多,可能是避免印度人們的不滿,再者貴霜統治者的政策,是容許不同信仰的存在而非獨尊或排斥當中的一個,畢竟佛教未能在印度本土取得主導地位。
這枚幣值不明的貴霜金幣的正面就有手持長矛的迦膩色迦正在獻祭,幣上的希臘文(還是巴克特里亞文?)的意思為'王中之王,貴霜的迦膩色迦',背面是希臘式的佛陀站像,右手正擺出'無畏'手印,ΒΟΔΔΟ為希臘文'佛陀',並有一符號。
錢幣背面的佛陀的右手手掌正擺出'無畏'的手印。(圖片來源:huntingtonarchive.osu.edu) |
(圖片來源:grifterrec.rasmir.com/coins.html) |
(圖片來源:coinindi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