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又一年的時間,只是小弟也越來越懶散,很久沒有更新了(早前才因為新的匯豐一百元露一露面),總得趁着農曆新年與諸君分享錢幣吧,這一次是一張中國通商銀行的一元紙幣。
中國通商銀行在1897年由清末名臣盛宣懷發起,乃第一間華資成立的現代銀行,又是第一間發鈔的華資銀行,可見此行亦有些來頭。 |
中國通商銀行原來的標誌,乃雙龍護着篆書'中國通商銀行'六字的玉璧,璧上有明珠而下有祥雲。從民國九年(1920年)的紙幣開始,該行的標誌由雙龍變為雙獅,玉璧字體不變但省略了明珠和祥雲,亦即是這張紙幣上所見的版本了。
財神圖案沿自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起出現在中國通商銀行的發鈔上,可謂該行紙幣的標誌,可見財神手拿玉如意和堆疊的元寶。
小時候小弟就因為1993年款的匯豐紙幣而以為'憑票即付'一詞是匯豐發明的,其實錯了:這四字詞語其實早於清末民初的紙鈔上出現。小弟也好奇,是哪個天才將'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at its office here'這句半懂不懂的英文濃縮為區區四個中文字,卻又不失其意,可謂神來之筆了,緊接着的'國內通用銀元壹圓'指的是當時極其常見的'袁大頭'和'孫小頭'(船洋'孫大頭'則要到1932年才正式出現)。合起上來,整句的意思就是這張由中國通商銀行所發行的紙幣等同一枚一元銀幣。
另一句常常在清末民初的紙鈔上出現的語句就是'(衹)認票不認人'了。這句話與用來駡人市儈或勢利的'認錢唔認人'甚為接近,然而銀行以至買賣的人們卻又真的只在乎紙幣的面值與真偽而不論是誰。小弟猜想,也許當時有人以種種理由,諸如遺失存折或金錢等等,要各銀行再給錢他們,銀行不勝其煩,才會將這種俗氣卻又符合現實的語句印在紙幣上吧。
'執此為照'應該是以(這張)現鈔為憑證之意,既呼應認票不認人,也進一步帶出無錢免談/no money no talk之意。後來的民國紙幣也省略了如此現實得來又殘酷的語句。
這張紙幣沒有水印,但背面左邊卻有一墨印。 |
背面則全是英文,有銀行名稱和相關字眼,並沒有認票不認人和執此為照的字句(難以想像用英文會如何表達)。左面的簽名乃屬一個叫傅筱庵的大班,職銜為董事長,為當時上海銀行界的名流,右面那經理的名字則不明。日期與印鈔廠名稱欠奉,有資料說是由華德路公司Waterlow & Sons Co. Ltd承印。
說到年份和簽名,不得不提中國通商銀行在民國十八年(1929年)只發行一元,但這些一元卻有四款不同的顏色配搭,當中有三款是有謝韜甫和謝光甫兄弟的簽名,職銜分別是執行董事和總經理,另一款則是剛才所述,有傅筱庵和不明人仕的簽名。謝氏兄弟與傅筱庵一樣都是上海商界的名人。
想來沒有甚麼比新年見到財神還要高興的了,就讓小弟祝賀諸君新春大吉,事事順意,好運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