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枚已經是拜佔庭帝國的產物,但仍然留存羅馬氣息的福力斯follis銅幣,正面都是莫里斯.台比留Maurice Tiberius的正面肖像,身穿執政官服飾,手上拿著馬帕mappa和鷹飾權杖,配上已經變體或變形corrupted的幣文,大意是'我們的主人莫里斯.台比留,長壽的奧古斯督'。就這樣看上去,身穿執政官consul服飾,手執本身是執政官權力的象徵物的皇帝很像很正常,是不是?但事實上當時的拜佔庭早已不再任命他人成為執政官,而是在皇帝在繼位時被才被任命為此一官職,純粹只是象徵而已,後來更直接省略此一儀式,直接加冕成為皇帝好了。
|
同樣都是莫里斯.台比留的肖像,但髮型與頭飾卻大不相同。左方那枚皇帝手上拿著很像啞鈴的物體就是馬帕。 |
除了沿用傳統朝左與四分三面孔之外,拜佔庭又在鑄幣上刻上新式的皇帝肖像,先有身穿戎裝但拿著十字金球和騎士盾牌,然後就是本文所見的身穿執政官服但手持馬帕和鷹飾權杖的款式。雖然是創新,但面孔呆滯(其實是莊嚴)與手工粗糙等情況倒是那個年代(公元六世紀末)的錢幣的特徵,不論大小皆有精美面孔與手工早就已經在幾百年前一去不返了。至於皇帝手上的馬帕,本身是執政官在競技場中主持馬車比賽時下令起步的道具,從最初掉到地上的一塊手帕變成之後握在手中舉起的一糰布塊,亦成為權力的象徵。
|
圖右那枚的M字下有一小E字,即希臘數字的'5',表明此幣來自鑄廠的第五生產線。 |
這時期的拜佔庭福力斯的背面都刻上碩大的面值,用的是希臘數字,即是中間那個M字,指的是40,表示此一福力斯可換四十祿姆斯nummus。M字左方的ANNO卻是拉丁文的'年',配以右方的羅馬數字即可知道錢幣鑄皇帝在位的第幾年:III即三,公元585年,XIII則是十三,595年。在同一枚錢幣上出希臘文和拉丁文看來許有些古怪,但也許是當時的轉變或者混合的反映:因為有人批評過拜佔庭人雖然自稱羅馬人,但自己卻不曾到過羅馬,而羅馬也不在拜佔庭的控制之下,可說是與羅馬無關,就連維基百科亦有以下評價:
'
查士丁尼安一世開始當政的時候...還是羅馬式的,但當...逝世時它已經非常希臘化了。'
話說回來,可能是鑄廠的官員與工匠也不清楚拉丁文的正確寫法,於是正面圍繞皇帝肖像的刻字才會出現變體或變形的情況吧?儘管如此,以羅馬數字XXXX而非希臘數字M來表示幣值的福力斯在稍後時間出現,但數量不多。
M字下面即錢幣的六時方位是鑄廠記號mint mark,THEUP為狄奧堡Theopolis。這個狄奧堡即是本來在敘利亞的安提阿Antioch城,不過在公元526年五月的一場大地震中被毀,時任皇帝的查士丁尼安一世Justinian I將之重建並命名為狄奧堡,即'神之城',只可惜其規模與繁榮已大不如前。
|
說了那麼多,總該看看這枚大銅幣的尺寸吧。 |
綜觀兩枚銅幣的皇帝刻像、特大的幣值標示與紀年等等,清一色都是拜佔庭錢幣的特徵,遺存自羅馬的只有背面底部的鑄廠記號--卻連安提阿都易名了。對喜歡羅馬錢幣的小弟來說,這兩枚拜佔庭錢幣雖然陌生,但殘存的羅馬味道卻別有一番風味:羅馬的逝去畢竟已是事實,殊為可惜,但繼承羅馬的拜佔庭亦能闖出自己的道路。既繼承也創新的變幻感在這兩枚福力斯幣上清晰地記錄下來,正是小弟買來的原因吧,儘管都不是什麼稀有或者貴重的種類。
另一枚拜佔庭的銅幣,請按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