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中銀1994年系列紙幣

即使不太喜歡支資機構,小弟還是不會拒收中銀鈔票的,因為在付款時要求店員只找贖匯豐及渣打紙幣只會浪費時間,還可能招來奇怪目光,加上提款時因得到中銀發鈔而將之存回銀行再提款的舉動亦甚古怪,所以還是不要和錢作對的好。接受中銀紙幣的深一層理由,就是背面的圖案其實不錯,香港的一些風光就此定格下來,宣傳之餘也可以成為日後考據的途徑,不知道諸君有沒有仔細看過呢?這一回小弟就跟大家回顧一下中銀1994年系列的紙幣,看看不同地方又有甚麼的變化。
因為中銀並沒有發行過十元港鈔,所以我們會由二十元開始。二十元的背面是香港島中環至灣仔的商業樓群,連帶太平山亦能看見,但首先吸引小弟的是風景圖左面那突出來的圓形部份,很像是個小公園吧?如果真的是個公園,那應該有接駁的行人路或跑步徑吧?在那裡散步,豈不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海港風景?然而小弟並沒有從地圖上發現中環到灣仔一帶的岸邊有這麼一個有突出的半圓形公園,連帶那座在平台上再築起高樓的建築物也沒有見過。究竟那是什麼地方呢?<香港貨幣圖錄>的資料不可能有錯的,因為從風景圖右方的匯豐與中銀總行可知那是中環一帶,圖左的確是中環以東的灣仔。
一次的遇然解開了這個謎團。從地圖上發現一處叫萬麗海景的酒店,但從小弟的駕駛經驗卻不覺得那是可以能夠看見海景(其實是私家車矮小所帶來的錯覺)的,難道...還是看看這間酒店在地圖上的立體形狀吧。結果一看,發現其輪廓與紙幣上那平台上再築起高樓的的建築物完全一樣,也即是說,風景圖左面的是萬麗海景酒店。
所謂的平台其實是會展舊翼,有商場和辦工室,上蓋的建築物才是兩間酒店所在。
還沒有高興,小弟就知道自己沒有機會在那個疑似公園看到美麗的海景了--那個地方早已填海,再建成了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第二期呢,自已當年不是為了增廣見聞而跟同學到那裡參觀97郵展嗎?原來根據維基百科,會展二期/新翼的動工始於1994年,所以二十元的風景圖很早就不存在,又或者說,在中銀紙幣流通不多久就已經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香港歌手郭富城的<有效日期>的MV中,就出現過會展新舊翼與之間的連接位置,可見方才所說那個突出的半圓形地方依然存在,但風景則為會展新翼遮擋。
由萬麗海景酒店向中環方向,即風景圖的右邊看還去,我們還能看見威爾斯親王大廈,即註港英軍的三軍司令部的底部還是船塢與海軍基地(添馬艦),對出還是一片海面。但實際上,這些範圍全都已經填平了成為陸地,先是威爾斯親王大廈對出的海面現在是龍和道和海濱活動空間,而海軍基地現在就是政府總部、立法會大樓和添馬公園的範圍。若然在今天以同一角度望向同一地點的話,能看到的海面範圍一定大大縮小。
五十元的背面是灣仔往紅磡方向的海底隧道入口。雖然小弟開車駛經紅隧的次數都不少,但坐在駕駛席的責任又使得自己只能眼望前方,未能好好欣賞附近的景色,所以便很想知道究竟灣仔紅隧入口一帶是怎樣。原來,在隧道口左方就是香港遊艇會的會址,從遊艇會的閘口出來,即隧道口與會址外圍的樹木之間的一條路,一直伸延到廣告牌的一段都是鴻興道,為往來遊艇會的唯一路徑。紅隧口對上到防波堤之間,泊滿了小船的範圍是銅鑼灣避風塘。再望遠些,除了看見北角的一些樓群和東區走廊,連帶對岸的黃埔花園,以至九龍灣至官塘等地也盡收眼底。
究竟紅隧口旁邊那座已拆卸的建築是什麼用途?
從紙幣上的美麗構圖回到廿五年後的今日,我們發現最明顯的改變是海底隧道入口右方的建築物已被拆卸,避風塘的防波堤的外貌也略有不同。在這廿五年間,香港的機場由啟德(黃埔花園與九龍灣之間的位置,只是五十元紙幣沒有刻劃出來)搬到赤鱲角,東區走廊也因接上中環灣仔繞道,使港島東至西之間的行車時間縮短不少。
這張紫色的中銀五十元早前已經出現過,請閱拙文<回望紫色五十元港幣>。
一百元乃九龍半島南端的尖沙咀。一般香港人對天星碼頭,鐘樓,巴士總站等等的地標熟悉不過,反而五支旗杆倒是沒有刻畫出來,小弟猜疑那可能是對英國旗與龍獅旗的避重就輕吧?留意星光行對面,即文化中心旁邊依然是個綠樹林蔭的小坡,上有水警總部等古老建築(沒有在紙幣中出現),將之發展成為商場與酒店則是廿一世紀初的事了。
碼頭接近五支旗桿那處的不明建築已不復存在,打上交叉。
另一個與現在差異較大的地方,就是洲際酒店旁邊的新世界中心和海濱長廊:前者已經改建為瑰麗酒店和K11 Atelier寫字樓,後者是以往電視劇集取景的熱門地點,今天則是星光大道的範圍。從整幅風景圖來看,除了能隱約看見遠處的獅子山外,諸君也能見到九十年代的九龍半島的建築物都不太高,似乎是受制於保護啟德機場與航機升降安全而來的樓宇高度限制。
五百元是葵涌貨櫃碼頭的一景。每次看見這幅風景圖案,小弟都有不同的回憶湧至,首先是小學四或五年級時社會科(後來與科學及健教合組為常識)有一課就是與香港的轉口港有關,當時談到香港的貨物吞吐量就用上世界第一還是首屈一指的字眼,然後又教導世界甚麼地方出產甚麼產物,諸如澳洲出產羊毛,泰國出產白米等等。又有一次,小弟在一個偶爾的情況下,乘著家父所駕駛的拖頭到貨櫃碼頭'攞櫃',中間的過程不太記得,但家父怕麻煩而要我們幾個跟車的小子伏下不讓人見到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至了初中,簡稱為EPA的經濟與公共事務科都有些重覆小學所教的知識,教導香港是個自由港,無需關稅云云。那時候,家住青衣的小弟要到葵涌上學,每天上學和回家的車程都看見和五百元的圖案很相似的情景,就是貨輪在裝卸貨櫃,剛從船上開出,排列整齊等候開走的全新私家車與巴士底盤則各見一次。後來'複製南橋'的出現擋住了從青衣南橋望向貨櫃碼頭的視線,小弟也改乘東涌線上學和其他巴士路線回家了。
五張風景圖中唯一一張無需小弟添上說明的,就是五百元。
根據風景圖對碼頭周邊的描畫,再對比地圖,小弟認為印在紙幣上的很可能是六號貨櫃碼頭,連遠處香港島的大廈(?)和鄰近的青衣島(??)都有出現,不知道猜的的對不對了。若然無猜錯的話,多年後落成的昂船洲大橋也會令實際的風景異於五百元背面的圖案。
往後的日子,香港的貨櫃碼頭失去第一的地位,碼頭的外判工人也在2013年春夏間發起罷工要求改善待遇。兒時香港的美好歲月與日後香港長期的失落實在存有太多的落差。
五年前看這幅風景圖,覺得很像一幀舊得發黃的相片,現在看來這更像一個預兆,預言支國接管之後香港就會成為明日黃花一樣。
一千元是從山頂遠眺商廈林立的中區,作為主角的中銀大廈當然予人突出的印像,連帶維港與九龍的風光也一覽無遺。雖然對岸的尖東,紅磡以至啟德機場與官塘等地方似與這個系列的五十和一百元有所重覆,但亦不妨礙當日的良辰美景,而且更是一個極佳的附注呢,再者港島和九龍從來都與維港風光密不可分,略有重覆也是自然的事。就在對照地圖找出圖案中的地標的時候,小弟竟然發現了中銀將花旗銀行廣場從背面移到了左面,即今天長江集團中心的位,原因應該是免得花旗銀行廣場擋住視野,從而營造中銀大廈宏偉的形像。考之維基百科,中銀大廈旁邊原為香港希爾頓酒店,甚為低矮,中銀紙幣的設計師聰明地以花旗銀行廣場將之代替,令紙幣顯得美觀之餘亦不失真實,更可突顯中銀大廈,可謂一石多鳥之舉。
還有一些地標建築物沒有標示,諸君要識別出來也沒有難度吧。
這張圖不太清楚,但也證實了小弟的推測不錯,中銀確實改動了花旗銀行廣場的位置,突顯自家總部的宏偉。
2015年便已經分享過這款中銀一千元,請參閱<一千元'金牛'帶來的回憶>。

綜觀1994年中銀紙幣系列的背面的香港風景圖,全部都是以港口為題材,除了五百元外其餘四款都取材自維港兩岸,當中的五十和一千元更能看見對岸的景物。這些鈔票的圖案其實概括了香港的各方面,諸如金融商業(見二十和一千元的商業區),貨運貿易(五百元的貨櫃碼頭)以至本地的交通(五十和一百的渡輪,海底隧道和巴士),值得仔細玩賞。若以構圖來說,一百元的線條最為硬朗,二十次之,五十和一千則柔軟(尤其是前者!),最後的五百就不硬也不軟,然而中弟總覺得一千元圖案中對遠處建築的處理,不如五十至五百元般理想。對照這五張中銀紙幣的圖案與今日的景況,變化最大者實屬二十元的中環至灣仔的海旁範圍,即使如此,從中銀1994年系列而來的大幅圖案也成為日後香港鈔票的設計標準,直至今日。

紙幣背面的圖案固然精采,但正面的構圖亦不失看頭。諸君首先看到的應該是左面中銀大廈和中間偏右的花卉圖案。
這些不同的構圖使中銀大廈看來處於不同天色之下
二十元是水仙,五十元是菊花,一百元是荷花,五百元是牡丹,一千元是洋紫荊。
只要大家望一下底面的構圖,就能發現箇中玄機。
二十元至一百元背面的紫荊花園案是一款,五百和一千元又是一款。
二十元至一百元的底飾圖案分成四瓣,五百和一千者則分成兩瓣。
留意只有一千元明顯以紙幣的銀碼作為明顯的底飾圖紋,二十到五百元者皆以微小的銀碼數字組成線條,故難以察覺。看不清楚的話可點擊上面那些銀紙的正面全相看個清楚。
花朵圖案下的幾何條紋圖,內有隱藏的紙幣銀碼,相信諸君用些眼力就能輕易看見。但事實上,1994年的初版中銀紙鈔的幾何條紋皆與下圖不同之餘,也沒有隱藏的銀碼字樣。小弟曾經為了對比而在網上搜尋,發現1995年版中銀一千元有略異於1994年版的條紋,而且有隱藏的銀碼,與下圖最低處所示一樣,由此確定這個小改動始於1995年。說來奇怪,<香港貨幣圖錄>有中銀在1995年發行二十至一千元的記錄,但小弟在網上卻遍尋不獲中銀在該年發行的二十,五十和一百元的實物圖,只發現有一千元的;連網友也各有說法,有人說當年只發行一千和五百元,也有人說當年的二十至一千元印好了但銷毀了,對此小弟只能存疑。
五十元的幾何條紋在增設隱藏銀碼前後都是一樣,一千元就稍有變化,餘者皆完全不同。
至於1995年版的中銀一千和五百元,一位老前輩在多年前告訴小弟,說當年一個叫張子強的大賊綁架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兒子李澤鉅,李首富便到中銀總行提取大量現鈔作贖金,剛好都是1995年版的五百和一千元。得手後張子強釋放李澤鉅,再竄逃到支國去,然後又在該地和澳門揮霍和賭輸這筆十億三千多萬港元的贖金,於是這些1995年版的大鈔就從支國,澳門和台灣回流香港。如今這些帶有傳奇色彩的鈔票傳世不多,五百元較一千元還要稀少,售價當然不便宜了。

最後是水印和防偽金屬線。要拔出那條金屬線其實很容易,那時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弟也幹過這些無聊事。
中銀的石獅的樣子很是傳統,還不如匯豐那對銅獅來得真實又特別,正面的一行'中'字與背面的完全重疊,是為安全印刷的方法之一。
對小弟來說,1994年款的中銀紙幣其實很是吸引,除了構圖漂亮,更重要的是這些風景圖案都是九十年代香港的掠影,對比日後香港的長遠衰退,當年沒有支那重重枷鎖、無債一身輕(所謂的債都是支那自稱有恩於香港而強行要這要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自由成為不少人的懷緬之餘,也是重奪的目標。小弟不啻好奇香港那一段美好歲月,亦因為這些紙幣的圖案見證了香港由盛轉衰(九十年代到廿一世紀初)而感觸。在這個支國謊言橫流的年代,小弟透過分享錢幣的點滴,為諸君解悶,也留下追憶與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