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2017年香港一毫

新的2017年一毫硬幣在十二月底至一月初流通市面,在一月下旬的今日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小弟要到昨天才有機會得到一枚。這些新一毫小幣,完全沒有為小弟帶來半點的新鮮感,主要是因為香港沉淪已久,全無起色,有沒有新幣也毫無關係,加上前幾年的二元和五元的鑄功不佳,看見了也讓人不爽,於是變成了無期望就不失望的消極想法。再者小弟的日常工作已無需接觸大量硬幣,自然無法像以往密切留意了。
1998年一毫(左)的紫荊花的花瓣有較深的線條。
對上一次鑄造一毫已經是十九年前的1998年。驟眼看來,2017年版與1998年版的明顯分別,乃是前者正背兩面的外邊較粗,正面的洋紫荊則以後者有神,連背面大'10'字的下的年份也各自流露不同的氣息。
正背所有刻字的筆劃都刻得更粗。留意2017年的'CENTS'字樣的頂部很像連在一起。
兩個年代的一毫並沒有太大改動,卻教人想起兩個年代的差異:例如當時也不是每家每戶也有電腦,只能用電話線上網,至今天起碼人手一機,把手機當電腦以無線方法連接上網只是基本要求;當年的香港人還很喜歡看電視,到今天香港人看電腦看手機也不願再看一台獨大的電視節目,連帶報紙雜誌等印刷傳媒也萎縮不少;當年滿街都是香港人,聽的都是廣東話,到今天街上越來越多人說支那話,還常常說自己不說粵語可否'煲冬瓜'云云;當年很多機構不是港資就是外資,在今天居然連麥當勞也由美資變成支資,赤化程度可見一斑;當年香港人尚能吃到殖民地留下來的老本,到今天三權分立與法治精神皆破,只有傻瓜才會相信...香港人失去的民主自由無以復加,持續失落。

兩枚相距十九年的一毫相安無事,只是曾經滄海的人若有所思。請問諸君可有如此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